佳節(jié)前的一場拉練,感受高原官兵的“速度與激情”

來源:國防部網作者:張鵬 楊帆責任編輯:焦國慶2019-01-31 21:55

摘要:從草甸濕地到高山達坂,從江畔峽谷到冰封雪嶺,越是惡劣的環(huán)境越能激發(fā)戰(zhàn)士們的參訓熱情。

中國軍網拉薩1月31日電(張鵬、記者楊帆)臨近春節(jié),人們跋山涉水踏上回家旅程,只為那一刻的團圓。而對于軍人來說,堅守戰(zhàn)位才是常態(tài)。日前,西藏軍區(qū)某旅進行了一場臨時拉動演練,點驗人員、物資到崗到位情況,確保出現緊急情況能快速反應、有效應對,用忠誠與熱血守護祖國邊陲的和平與安寧。

一月的高原,天亮得很晚,八點左右太陽才剛剛露出微光,清晨的寒氣讓人顫栗。準備跟隨大部隊拉練的記者提前就做好了準備,身上貼滿了暖寶寶,熱水、手套、餅干......一個小背包塞得鼓鼓囊囊。

“出發(fā)!”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演練隊伍跨溝越壑,向幾十公里外的“預定戰(zhàn)場”急速進發(fā)。可能是出行時間較早,一路上并沒有太多地方車輛,車隊有條不紊地向前開進。車內,戰(zhàn)士們保持著靜默,但個個精神抖擻,處在“一級戰(zhàn)備”的狀態(tài)。記者預感著,好像有什么事情要發(fā)生。

果然,正當車隊疾馳之時,“敵人”不期突至:“‘敵’衛(wèi)星十分鐘后過頂,部隊迅速疏散隱蔽!”

突遇“敵”情,隊伍隱蔽。中國軍網記者楊帆 攝

聞令而動。只見“鋼鐵長龍”立即解散,官兵們迅速采取地形地物與遮障偽裝相結合、依托溝壑開設半地下掩體、就地取材模擬背景環(huán)境等多種措施,百臺車輛裝備成功“隱身”。從接到命令到解除“敵”情,重新上路開進,短短十一二分鐘時間,記者被官兵們掩蔽、偽裝、撤收等動作弄得眼花繚亂——這“手速”也是沒誰了!

還未回過神來,新的情況又出現了——“前方橋梁遭‘敵’破壞”“空中出現不明機群”......只見指揮員沉著應對,指揮車隊時而分道繞行、時而分散隱蔽、時而對空反擊,快速沖過“危險區(qū)”。

隊伍下車徒步行軍。中國軍網記者 楊帆攝

無形的“威脅”時時相伴,有形的“敵人”無孔不入。從傷員轉移到負重沖坡,從武裝奔襲到穿越毒區(qū),走有“敵”擾、動有“敵”察、駐有“敵”襲,該旅拉動路線被迫一改再改、一變再變,接連不斷給出的險難情況挑戰(zhàn)著官兵們的身心極限。

時刻保持警戒。中國軍網記者楊帆 攝

“戰(zhàn)爭不會讓你來選擇地域和時間,打贏只能迎難而上,平時多些雪上加霜,戰(zhàn)時才能從容應對風雪彌漫。”休息間歇,旅長蒲曉榮介紹說,改革調整后,他們著眼使命任務新拓展,常態(tài)化利用極端惡劣天候摔打錘煉部隊的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全時作戰(zhàn)、全域作戰(zhàn)能力,確保一聲令下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

經過一上午連續(xù)行軍,部隊抵達了預定地域,還沒喘口氣,就接到了組織防御的戰(zhàn)斗命令。官兵們一鼓作氣,展開掩體構筑,進行隱蔽偽裝,行軍梯隊迅速疏散在茫茫原野,伺機發(fā)動奪點行動。

拉動中搭建的臨時指揮所。中國軍網記者楊帆 攝

同行的干事劉佳浩告訴記者,這一次臨時拉練對他們來說其實只是“小兒科”,更艱難、更復雜的演練經常搞,只是記者沒見到過而已。

從草甸濕地到高山達坂,從江畔峽谷到冰封雪嶺,越是惡劣的環(huán)境越能激發(fā)戰(zhàn)士們的參訓熱情。記者了解到,該旅探索出了雪路快速機動、雪地規(guī)避空襲等一批極端惡劣氣候下的戰(zhàn)法訓法,通信聯(lián)絡、火力打擊、支援保障等十余個重難點課目也得到初步檢驗。

?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