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對抗才能練出戰(zhàn)斗力,一支藍軍小隊的成長之路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李仲華 胡勇華 責任編輯:烏銘琪 2024-08-26 08:36:30

大漠飛來“真實敵手”

■裴澤超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胡勇華

仲夏時節(jié),一場對抗訓練在空軍某雷達旅拉開大幕。

數十公里外,一支小分隊正在架設地面設備、組裝無人機、調整參數……隨著指揮員一聲“放飛”指令,隊長劉爭箭步前沖,將一架無人機逆風拋飛;中士董詩陽見飛機離手后,迅速操控飛機朝指定區(qū)域飛去。

劉爭、董詩陽同屬一個團隊——該旅自主成立的一支藍軍小隊。這次訓練,這支藍軍小隊將成為官兵們的“真實敵手”。

“未來預警戰(zhàn)場,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等特征將會越來越突出?!痹撀妙I導介紹,在“低慢小”目標的對抗訓練上,很多雷達站沒有足夠的訓練資源與訓練方法。因此,為進一步提升訓練實效,他們著眼提升目標探測、跟蹤監(jiān)視、識別判性等預警能力,搭建干擾與反干擾、偽裝與揭偽裝平臺,構設隱身戰(zhàn)機、無人機等典型目標,提出了自主組建藍軍小隊的構想。

去年,該旅藍軍小隊正式組建。2個月后,藍軍小隊迎來首戰(zhàn)——為機動分隊官兵當“考官”。

這場考核,讓藍軍小隊一戰(zhàn)成名。

“沒想到,一支剛剛組建的小隊,能給我們帶來這么多戰(zhàn)場‘難題’。”走下考場,某雷達站副站長感慨,藍軍小隊操控的無人機時而低空飛行,時而釋放干擾,讓參考人員感受到了真正的挑戰(zhàn)。

此后,各雷達站主官紛紛發(fā)來“邀請函”,邀請藍軍小隊到所在單位共同開展對抗訓練。

——在某雷達站,藍軍小隊深夜放飛無人機,“刁鉆”的飛行航線,讓該站指揮員無從判斷飛行軌跡的“下一個落點”。

——在某雷達站,藍軍小隊無人機借助山區(qū)遮擋、意圖低空突防,雷達站操縱員陳國亮如大海撈針般,在雜波中搜尋“蛛絲馬跡”。

——在某雷達站,藍軍小隊無人機展開電磁干擾,看著滿屏幕的“雪花”,雷達站技師徐亮按照常規(guī)手段應對,結果收效甚微……

“只有真對抗,才能練出戰(zhàn)斗力?!泵鎸λ{軍小隊帶來的“刺痛”,該旅官兵感觸頗深:實戰(zhàn)化對抗訓練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訓練中的諸多問題,更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在該旅訓練科,一沓厚厚的藍軍小隊資料中,記錄著這樣一組數據:無人機總航程6000余公里,展開對抗強訓40多次……大漠飛來“真實敵手”,改變接踵而至。

一支藍軍小隊的成長之路

■李仲華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胡勇華

藍軍小隊隊長劉爭準備放飛無人機。胡勇華攝

審視自我

要像熟悉自己身體一樣熟悉裝備

剛剛選入空軍某雷達旅藍軍小隊時,劉爭心里充滿忐忑。

“要當一個好對手,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樣子?!眲幮睦锴宄?,要想當雷達兵的“獵手”,自己必須先掌握更多雷達的工作原理,僅憑印象不行,一知半解不行,得從頭到尾,從外到里地仔細研究。

進入藍軍小隊,劉爭迎來新的挑戰(zhàn)。學會更多型號的雷達裝備,成了當務之急。

加入藍軍小隊第二天,劉爭就到某雷達站學習新型裝備使用。面對這個參數調整復雜、工作模式多樣的新型雷達,他隨時記錄不懂的問題和學習的收獲。

劉爭的床頭柜里,放著一本活頁筆記本。晚上學理論,他記錄一點;白天練操作,他記錄一點。日積月累,筆記本越來越厚,一個又一個型號的雷達裝備在他心里越來越熟。為了像熟悉自己身體一樣熟悉裝備,即使躺在床上,劉爭也會將筆記本拿出來看看,哪些是關鍵數據,哪些是重要操作,哪些是規(guī)避手段……

為了練好基本技能,劉爭把學習的目光投向了更遠:突出雷達作戰(zhàn)技戰(zhàn)術性能運用和各類飛行器的保障方法。

一次,旅里開展“擂臺賽”,劉爭主動報名參加,不僅對裝備操作了解更深,還開始探索釋放干擾的方法。

“只有把裝備性能弄懂弄通,才能知道如何針對性進行對抗訓練。”在劉爭看來,只有了解掌握裝備特性,當藍軍時才能有的放矢。

一次訓練中,劉爭因調整一個參數值,導致雷達滿屏雜波。訓練結束后,劉爭沒有放過這個“失誤”,而是又進行了多次驗證,摸清了原因。

隨著學習逐步深入,這些越攢越多的一手數據,成為藍軍小隊展開針對性訓練的關鍵支撐。藍軍小隊結合這些數據,開始打磨檢驗對手的“利刃”。

“從無人機的航線制訂,飛行姿態(tài)的選取,到釋放干擾的類型與時間,都是根據裝備特性確定的?!睙o人機操控手董詩陽說,他們制訂的這些藍軍戰(zhàn)法,個個都瞄準著各類裝備性能的邊界點,“這樣才能真正檢驗出對手的‘底數’。”

夜黑如墨,天線飛旋。一切準備就緒,藍軍小隊主動出擊。

藍軍小隊官兵檢修無人機。胡勇華攝

審視對抗

對抗訓練的最大魅力是不確定性

塞北大漠,夜空繁星點點。

正在值班的某雷達站一級上士劉志雄發(fā)現,雷達上突然出現一批目標,他立即查看飛行計劃,確定這個方向并沒有訓練。劉志雄頓時警覺起來,邊上報空情,邊跟蹤監(jiān)視。

沒過一會,目標突然消失了。劉志雄一下子緊張起來,采取多種操作組合,重新定位到這批時隱時現的目標。劉志雄意識到,目標是想借助地形躲避雷達搜索,一個難纏的對手出現了……這個對手,正是旅里的藍軍小隊。

這是該旅機關指導藍軍小隊展開的一場“不打招呼”的對抗訓練,旨在檢驗藍軍小隊的建設成效及雷達站的戰(zhàn)備水平。

這次對抗,讓該雷達站“栽了跟頭”。對于大放異彩的藍軍小隊來說,這次對抗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自身的想法:就是要隨機出動、不打招呼與各雷達站展開對抗,只有把提升戰(zhàn)斗力作為唯一目標,才能加強對抗訓練效果。

“要問雷達兵最缺什么?最缺的就是對抗訓練的資源。”該旅領導表示,藍軍小隊的出現,讓大家既對終于有了身邊的“真實敵手”而興奮,也對這種對抗訓練模式帶來的不確定性而緊張。

在劉爭看來,要把自己練成“敵人”的樣子并不容易,扮真演像的根本是一切從實戰(zhàn)角度出發(fā)。對抗訓練作為實戰(zhàn)化訓練的重要形式,最大魅力就是不確定性,應更新理念、對接戰(zhàn)場、優(yōu)化布局,撬動實戰(zhàn)化訓練轉型。

“恰恰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能讓平時訓練的問題在對抗過程中集中體現。”某雷達站操縱員彭文敬說,對雷達站官兵來說,藍軍小隊越刁鉆,越能幫助雷達站官兵發(fā)現問題,繼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又是一個清晨,藍軍小隊在某雷達站旁悄然出現,他們將無人機放飛,又一場對抗訓練拉開戰(zhàn)幕……

審視勝負

藍軍這塊“磨刀石”越硬,越能磨礪出堅強的“紅軍”

戈壁大漠,戰(zhàn)云密布。

隨著無人機升空,一場全要素體系對抗訓練拉開帷幕。在數百平方公里內,20多支雷達分隊機動進入陣地,掃描天穹,嚴陣以待。

時間已是凌晨,劉爭以藍軍小隊隊長的身份帶領考核組來到某地域,臨機導調內容,組織對抗訓練。

對抗開始后,強烈的電磁干擾,讓雷達的屏幕飄起“雪花”,剛被發(fā)現的目標,轉頭就躲進這沒完沒了的“雪花”之中。雷達操縱員一邊想法排除“雪花”,一邊瞪大雙眼在“雪花”中找尋目標,好不容易捕捉到,可在跟蹤階段目標又丟失了。

百公里外,董詩陽操控的無人機時而低空飛行,時而釋放干擾,讓參訓人員“連連叫苦”。

第一次參加對抗訓練的二級上士未永磊有些“懵圈”:過去,“敵情”寫在紙上,裝在導調人員的口袋里,一個階段出示幾種情況,大家心中有數,處置比較容易。如今,時間不清楚、航線不清楚、高度不清楚……未永磊坦言,對手飛出的航線,比他在戰(zhàn)備值班中遭遇的對手還要“刁鉆”。

盡管對抗過程異常激烈,但雙方對最終的勝負判定卻格外淡然。

訓練結束后,藍軍小隊與雷達站官兵迅速結為一隊,連夜進行現地復盤檢討,梳理出指揮鏈路斷層、行動脫節(jié)等10余項問題。劉爭坦言:“在對抗訓練中,勝負不是重點,而是通過發(fā)現和解決短板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p>

旅機關也第一時間進行反思總結。各雷達分隊的短板弱項,對藍軍小隊演真扮像的建議,以及重難點課目的研究成果,都被他們列為下一步訓練攻關的重點。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藍軍就是用來發(fā)現‘問題’的。藍軍在發(fā)現別人問題的時候,也需正視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才能更好地成為不負眾望的‘磨刀石’?!痹撀妙I導對這種自主對抗的模式充滿了期待,“就怕對抗失真,沒有新東西帶給別人。每次對抗訓練,都得讓參訓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才行。”

一次次對抗訓練,也讓藍軍小隊對于勝負有著更為清醒地認識:如果過于看重對抗訓練中的勝負,可能會適得其反。勝負可以繞過去,但問題不能繞過去。贏了的不一定沒有問題,輸了的也未必全是問題。進行紅藍實兵對抗演練的終極目的,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推動部隊戰(zhàn)斗力實現飛躍。

“‘紅軍’的成長,才是藍軍真正的勝利。”劉爭說。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