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飛天紀實: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

來源:新華社 作者:李國利 黎云 張汨汨 徐毅 責任編輯:劉上靖 2021-10-16 22:10:30

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

——神舟十三號飛天紀實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盞聚光燈的照射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燈火通明。燈火之外的暗夜里,隱沒著無邊無盡的廣闊大地。

比大地還要廣闊的是天空。秋夜星河燦爛,其中最亮的那組“星”,無疑是中國空間站。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舉行。翟志剛(中)、王亞平(右)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比天空更加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與夢想——今天,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中國航天員乘神舟十三號再征太空,開始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

這是充滿勇氣的探索,這是攜著夢想的遠征。

作為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shù)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zhàn)、收官之戰(zhàn),和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zhàn),神舟十三號開啟了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的時代。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再樹里程碑,中華民族在蒼茫宇宙間有了新的坐標點。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愛星、愛月、愛太空

總裝、測試、轉(zhuǎn)運、檢查……發(fā)射場的工作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仿佛行進的樂章,層層推進,不斷激揚。終于,這部大型交響樂進入了最激動人心的一節(jié):發(fā)射即將開始,征途就在眼前。

15日晚,問天閣,三位航天員在此出征。

問天閣,欲問天何?

900多年前,也是這樣一個清朗的秋夜,一位中國詞人把酒問天,暢想乘風歸去,天邊應有瓊樓玉宇。

而今天,充滿浪漫也充滿理性的中華兒女,將開始又一次超越夢想的飛天,去到由自己建造的真正“天宮”。那里,是一代代航天人智慧與血汗的積累,是讓中國航天員、也讓億萬國人無比踏實也無比榮耀的天上宮殿。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翟志剛(中)、王亞平(右)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身著白色的艙內(nèi)航天服,翟志剛敬禮報告。

這是翟志剛第二次作為“飛天乘組”指令長,率隊出征。2008年,他完成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他的足印,印在了浩瀚的宇宙星空上,也印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星空上。

那次的“太空漫步”走了19分35秒,而接下來的登天路,翟志剛走了漫長的13年。這13年間,他先后作為神舟十號和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備份航天員。日復一日地訓練,一次次接受挑選,是什么支撐他一路走來?

他只答兩個字:“熱愛!”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翟志剛(右)、王亞平(中)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沒有熱愛,無以支撐足以交付青春乃至生命的磨礪。那是對飛行的熱愛、對職業(yè)的熱愛、對祖國航天事業(yè)的熱愛。在嚴謹、細致、冷靜、沉著的包裹下,這份熱愛,無比熾熱。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熟悉的歌曲奏響。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的每一次出征,都伴隨著這首背景音樂。歌聲中有稚嫩的童音,來自一群中西部地區(qū)的孩子——再高的大山,也擋不住夢想的翅膀。這場“青春與星空的對話”,必將有著無比深遠的回響。

孩子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女航天員王亞平身上——2013年,這位美麗的“太空女教師”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上了一堂非凡的太空課,在許多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此次出征,王亞平將再次“帶著孩子們的眼睛去觸碰夢想”?!爸灰矣谟袎?,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fā)射時刻,飛向?qū)儆谀愕暮棋强眨 憋w天之前,王亞平對孩子們說。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翟志剛(右)、王亞平(中)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對于首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員葉光富來說,太空是夢想的召喚,也是嚴苛的挑戰(zhàn)。6個月的在軌飛行,復雜艱巨的實驗與試驗任務,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zhì)、知識技能、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航天員面臨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為此,他們經(jīng)歷了8大類200余項的訓練。

心在九天,路在腳下,實現(xiàn)夢想,永遠要靠一步一個腳印地奮斗,其中的汗水與淚水,也許,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向航天員學習!向航天員致敬!”觀眾區(qū),來自五湖四海的群眾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有節(jié)奏地呼喊著。少數(shù)民族群眾身著盛裝,跳起歡快的舞蹈。

此時,從華發(fā)老人到稚嫩的孩子,每個人的眼里都閃著星星。每一顆星星,都有可能是一個未來的驚喜。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翟志剛(右)、王亞平(中)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有光、有夢、有英雄

2003年10月15日,問天閣前,《歌唱祖國》的歌聲響起,翟志剛與楊利偉緊緊擁抱,送戰(zhàn)友首征太空。

18年后的同一天,同一地點,同一首歌聲中,兩位航天英雄再次出現(xiàn)在出征儀式現(xiàn)場,這一次,是楊利偉為翟志剛送行。

歷史常常用巧合來見證成就。

18年來,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nèi)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shù),穩(wěn)步挺進空間站階段。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shù)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收官之戰(zhàn)。當這個由一名“60后”和兩名“80后”組成的航天員乘組順利返回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當年還是一線工作人員的劉烽,至今對楊利偉出征記憶深刻:那是長征二號F火箭首次執(zhí)行載人發(fā)射任務,當航天員乘坐的電梯門緩緩打開時,楊利偉手提小方箱走出來,目光平靜、腳步堅定。

四目相觸,劉烽的心凜然一顫,一下就濕潤了眼眶。是一種什么樣的信念,可以讓一個人能義無反顧地走向未知的風險。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翟志剛(右)、王亞平(中)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yè),但從來就不缺少英雄。不僅僅是當年的首征太空,還有交會對接、出艙活動、穿越黑障……

6個月的長期太空駐留,對空間站、飛船以及航天員的身心健康,都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航天員的身心健康受到長時間的負面影響,肌肉骨骼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失重效應會更加凸顯,可能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疲勞、感染、胃腸道病癥和心血管功能失調(diào)等問題,出現(xiàn)應急醫(yī)學問題的概率也會增大。

當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升空的時候,另外一枚火箭已經(jīng)豎立就位,另外一艘飛船也已整裝待命,隨時準備應對極端情況。

其實,危險并不僅限于太空。除了邁入太空的航天員,每一道工序、每一個崗位的科研參試人員,都是平凡英雄。

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艙外航天服的研制,也有常人不為所知的危險。艙外航天服交付前,需要由志愿者穿戴后進行低壓艙試驗,在近乎真空的模擬外太空狀態(tài)下檢查其各項性能指標。

哪怕有細微的差錯,志愿者的生命都將受到嚴重威脅。但,每一次在科研人員中征集志愿者時,都有人主動報名。

為開展航天員地面野外生存訓練,教員隊伍需要在森林、戈壁中選定設置各種惡劣環(huán)境,走沒有人走過的路,探別人沒有探過的險。

還有劇毒、易揮發(fā)的特種燃料檢驗、運輸和加注工作,但凡出現(xiàn)爆燃、泄漏,參試人員都可能付出生命代價。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心中若無千秋業(yè),哪來盛世百花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座里程碑,都是每一名航天人帶著夢想和信念,向著光芒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為堅守一代代航天人的理想信念,神舟十三號乘組進入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除了開展專項訓練、試驗外,升國旗儀式和瞻仰東風烈士陵園等活動也寫入了工作手冊。在東風烈士陵園,安眠著700多位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忠誠奉獻、英勇獻身的英雄先輩。

為傳承載人航天精神,神舟十三號任務策劃了系列的科普和公益活動,王亞平將再次成為“王老師”,還將結(jié)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契機,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

當年目送楊利偉首征的劉烽,又出現(xiàn)在為新“太空三人組”送行的人群中。如今劉烽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火箭副總師,他說這些年來,那種信念和勇氣,從未丟失。

當神舟十三號飛船在夜色中騰空而起時,時針已經(jīng)指向了10月16日凌晨。

57年前的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戈壁灘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無私、無悔、無止境

“5,4,3,2,1,點火!”0時23分,在零號指揮員口令聲中,長征二號F遙十三火箭拔地而起,直入蒼穹。

從豎立到發(fā)射,這枚火箭已經(jīng)足足“站”了5個多月,成為了中國航天史上“站立”時間最長的火箭。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首枚集應急救援和發(fā)射任務于一身的火箭,自神舟十二號發(fā)射后,長征二號F遙十三火箭就擔負了應急值班任務,一直“仰望”著星空,直到把神舟十三號飛船送入太空。

和長征二號F遙十三火箭一起仰望天空的,是中國航天人。伴隨探索浩瀚宇宙的進度加速,中國將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空間站。其間,還將進行多次回收任務和在軌關鍵技術(shù)的驗證。

這是一項一輩子都干不完的事業(yè)。能休上一個完整的周末,成為了很多參試人員的愿望,但也只能是一個愿望。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每一次發(fā)射任務,總裝操作師傅陳為都沒有缺席,被同事們稱呼為“老法師”。有陳為在,大家心里都踏實。20多年來,雖然家在上海,陳為卻對大漠戈壁里的東風航天城更熟悉,回到上海反倒不習慣。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這是一項必須心無旁騖的事業(yè)。瞄準軌道的數(shù)據(jù)如果偏差0.1度,入軌點就會偏差數(shù)百公里,后果無法想象。每一次發(fā)射,瞄準人員都是最后一批撤離隊員,直到火箭進入發(fā)射倒計時15分鐘,火箭狀態(tài)已趨于穩(wěn)定,才坐上撤離的車。

這也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yè)。2011年,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xiàn)軸向?qū)?,我國首次實現(xiàn)無人空間交會對接,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shù)的國家。

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中)、王亞平(右)、葉光富向全國人民揮手致意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田定宇 攝

“太空之吻”10周年之際,中國航天迎來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從無人到有人、從自動到手動、從幾天到6.5小時、從軸向?qū)拥綇较驅(qū)?,在無止境的探索宇宙征途中,載人航天科技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卻永遠在路上。

共振,這曾是一個世界級的航天發(fā)射難題。美國、法國等國家在火箭發(fā)射過程中,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持續(xù)數(shù)十秒的共振現(xiàn)象。在《太空一日》一文中,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也曾回憶神舟五號任務中的共振現(xiàn)象:“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guī)缀蹼y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p>

后來的任務中,航天員說:“我們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適,幾乎感覺不到振動?!?/p>

與中國其他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不同的是,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位于戈壁深處,方圓數(shù)十公里沒有居民點。選擇來到這里,就是選擇了無私奉獻。

然而,這里是自然的荒漠,卻是科學的殿堂。繁重密集的航天任務,也給了年輕人迅速成長的平臺和機會。2018年,重慶男孩陳啟蒙大學畢業(yè)選擇來到這里,整整一個月總流鼻血,“太干燥了,跟老家完全不一樣?!比赀^去,陳啟蒙迅速成長為業(yè)務骨干,先后護送云海一號02星、神舟十二號飛船和神舟十三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我們將繼續(xù)不遺余力,讓更多有夢想、肯奮斗的年輕人在東風這片航天熱土成長成才?!本迫l(wèi)星發(fā)射中心黨委書記姜漢民說。

身處荒涼的戈壁,卻有著精彩的人生。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里,神舟十三號飛船發(fā)射任務前夕,120對新人在發(fā)射塔架下,舉行了盛大隆重的集體婚禮。他們的新婚禮物,是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錄制的祝福視頻:“我們在中國空間站送上來自太空最誠摯的祝福,祝大家新婚快樂、百年好合、永結(jié)同心。”

那是屬于航天人的浪漫。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