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帥讓銜 高風亮節(jié)
■張曉輝
國家大柄,莫重于兵。軍之大事,命在于將。
1955年,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一批身經百戰(zhàn)的高級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比將星更閃亮的,是這次大授銜中許多將帥主動讓銜的高風亮節(jié)。
主持評銜工作的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管理部部長羅榮桓按條件可評元帥,但他心中不安,思慮再三,寫信給毛澤東主席說:我參加革命時間比較短,對革命的貢獻也很小,給我授元帥銜當之有愧,我懇請不要給我元帥軍銜……
正在外地組織籌備演習的武裝力量監(jiān)察部部長、訓練總監(jiān)部代部長葉劍英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元帥軍銜后,在報告中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這是歷史的定評?!?/p>
主動讓銜的還有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他在參加人民解放軍建軍28周年招待會時聽說自己要被授大將軍銜,連夜給毛澤東和軍委寫報告,“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現(xiàn)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
時任總干部管理部副部長、具體負責評授軍銜工作的徐立清讓銜的故事也被傳為美談。作為實行軍銜、薪金制度的前期工作,在評定職務級別時,新中國成立初期即任兵團政委的徐立清,就請求將自己低定為副兵團級,組織沒有同意。評銜開始后,從大局出發(fā),考慮應正確估價自己以砥礪斗志,也考慮各方面的平衡和方便開展工作,他又主動提出將自己按正兵團級可評的上將降為中將。羅榮桓、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先后多次做他的工作,他仍堅持讓銜。在給中央軍委的信中,他表示:“我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將軍銜心里很不安。論德、才、資、功,授予中將我就已經感到十分榮耀了,再三懇求軍委和總部領導能批準我的要求?!敝芏鱽砜偫砺犝f后找他談話,也被他說服了。徐立清反復申明心跡,最終得償所愿,他的中將軍銜有著非同一般的分量。
此外,主動提出讓銜的還有徐向前、徐海東、孫毅、孔慶德等同志。他們面對高位自覺不安,自視貢獻微不足道,謙讓的是高銜,立起的是高標,彰顯的是高風。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涌現(xiàn)出諸多謙遜自持、功成不居的典范人物。史載,孔子七世祖、春秋時宋國大夫正考父,歷事戴、武、宣三公,始終恭謹節(jié)儉。為惕厲自省、誡示子孫,他鑄鼎以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币馑际钦f,每逢有任命提拔時都越來越謹慎,一次提拔要低著頭,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彎腰,連走路都靠墻走,生活中只要有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東漢開國名將、位列“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馮異,謙退不伐,與諸將相遇,常引車避道。戰(zhàn)事間隙,諸將每每并坐論功,他都避而不往,獨居于大樹之下。時人重其品行,皆呼其為“大樹將軍”。
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品格,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這些佳話,交相輝映?!拔灏倌昵埃髮⑿爝_,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lián)P。”毛澤東這樣贊揚許光達。毛澤東還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周恩來稱贊徐立清:“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鏡子,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鏡子,是一個難得的好同志?!?/p>
金錢、地位和榮譽面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1955年授銜,已經整整過去70年了。歷史的塵煙,掩不住人格的光芒。當年開國將帥們面對黨和人民的褒獎、組織的認可,居功不傲、主動讓銜,彰顯了許黨許國的大忠、公而忘私的至誠,至今依然猶如明鏡,映照出共產黨人應有的黨性、胸襟和操守。
今天,重溫這段感人歷史,品味先輩的高風亮節(jié),我們每個人都應攬鏡自照、時時自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軍之大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踔厲奮發(fā),在各自崗位上作出新的貢獻。